2007年2月5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八版: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错爱害了我和他”
朱庆林 蔡立严

  为丈夫炒股她先后挪用公款21万多元,为保住丈夫的工作她出逃8年,为给丈夫留个“清白”的名声她曾两次自杀,最后她才明白——

  无论在谁看来,这都是一对很相配、很美满的夫妻:丈夫杨秀石浓眉大眼,是吉林省辽源市某机关的公务员;妻子董玉温柔漂亮,在单位做出纳工作。而2006年10月12日,因涉嫌挪用公款罪,夫妻俩却双双站在了法庭的被告人席上。
  审理中,连主审法官都感到不理解,几次问董玉:“现在看,你丈夫一次次跟你说的,显然都是假话,你为什么还那么相信他?”董玉开始几次都是这句话:“我太爱他了。”直到最后才明白:“是我把错爱当真爱,错爱害了我和他。”

  丈夫:炒股就是赔也赔不了多少钱,而且只“借”几天就还给单位。妻子因为“爱”而充分相信了,为丈夫炒股先后挪用公款21万多元。

  1994年5月,杨秀石再也不满足自己的那点工资收入,加入了炒股队伍,每天往证券营业部大厅跑。因为手头没有太多的余钱,他便想同人家合伙炒股,可对方提出至少要拿出1万元才能合伙,而他所有的积蓄只有5000元。杨秀石回家央求做出纳的妻子从单位先“串”出5000元,还一再劝说:“炒股就是赔也赔不了多少钱,而且只‘串’几天就还给单位。”妻子相信了。她不能不相信。当年他们订婚时,自己只是个工人,丈夫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,而且其家庭条件也好,所以,嫁过来之后,她不仅对丈夫充满爱意,从不说一个“不”字,而且对公公、婆婆更是充满孝心。此时,丈夫要炒股,要为小家多进点收入,丈夫爱家之心当然应该得到妻子爱的回报,而且自己又有这么点“方便”。在丈夫一再央求下,董玉也就同意了,当晚拿回5000元交给丈夫,迈出了悔恨终生的第一步。
  董玉没想到,3天之后,丈夫用这笔钱炒股赚了,10天之后5000元就如数还给了单位。这更加坚定了杨秀石大干一场的决心,也助长了董玉的侥幸心理。从1994年5月到1998年7月,按照丈夫的要求,董玉利用自己当出纳的便利,采取收款不入账的手段,先后多次将新华书店中小学课本预付款、职工工资、书店营业收入共21万余元挪用,交给丈夫用于炒股,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
  丈夫:你不出去躲一躲,就把我“露”了。现在,保住我是最重要的。我留在外面,想法把钱还上,到那时你再回来,咱俩不就都没事了吗?妻子还是因为“爱”而完全相信了,为保住丈夫公务员职位一“躲”就是8年。

  “股市风险莫测”。杨秀石被套住了,一败再败,却又不甘心失败。当他的合伙人看出股市低迷要退出时,他把股票全部留下了。即使妻子单位着急用钱,使他不得不将部分股票忍痛低价出售,也坚决不想退出股市。
  股票越赔越多,杨秀石依然坚持,总认为“黑暗即将过去”。谁知道,1998年7月10日晚,妻子下班回来就冲丈夫吼了起来:“你到底想把我往哪里推?已经推到火坑里了,你知道不知道?”原来,几天前,书店发现董玉有两笔1.75万元、1.7万元的款,从银行支出来后未入账。董玉当时解释说,是职工借款占用了,而且一再说都有借条,都经过经理签字才借出去的。
  7月10日,领导又发现1996年12月31日有一笔2.09万元的钱被支出了,便再一次找到董玉。此时的董玉,有明显的抵触情绪,说了一句“我有病”就要走,主管经理不得已宣布下周一上班就全面查账。
  董玉和杨秀石当然很清楚查账的结果将是什么。杨秀石故意问妻子:“那你打算去自首吗?”妻子一愣,不知如何回答。“眼下之路,你还是出去躲一躲,你不出去躲一躲,就把我‘露’了。现在,保住我是最重要的。我想法把钱还上,到那时你再回来,咱俩不就都没事了吗?”我出去躲一躲,丈夫就不会“露”;丈夫没“露”,就可以保住公务员的职位;丈夫保住饭碗,再想法把钱还上,这样做对我好,对丈夫更好。董玉思来想去,觉得丈夫的话千对万对,便问:“要躲,怎么躲?”“先到北京去,如果书店那边没查,或者只是简单查一查,你到时再回来,就当去旅游了。”当天夜里,董玉为了表达对丈夫的“真爱”,决绝地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。

  丈夫:只要你在外边躲着,我就是清白的,你,还有我,还有女儿就有希望。妻子更是因为“爱”而相信,只要丈夫安全,他会挣钱替自己还上挪用的公款。

  董玉一连3天没到书店上班。7月15日晚上,经理直接给杨秀石打电话:“小董的病怎么样了?现在书店有一笔托收款,让小董来书店一趟。”杨秀石说:“我是星期五晚上见到的董玉,星期六我去长春了,星期一回来的。星期一晚上在单位值的班,今天晚上回家也没见到董玉。”
  7月21日,书店找来杨秀石,当场打开董玉的办公桌,将里面所有的东西封存。又打开金柜,发现里面只有现金2000多元……
  杨秀石眼见书店方面要人要得这么紧,自知这层纸快包不住火了,眼下之计就是让妻子在外边再躲一躲。至于到哪儿躲,他已想好了。7月16日那天,他跟书店经理说是要到长春找董玉,其实是到了离这里并不算远的辽宁省清原县舅舅家,并在附近租了个房子。房子租好后,董玉从北京坐火车直接过来住下了。
  10天之后,杨秀石又一次来到了清原县。这天的相聚,二人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温馨和愉悦。董玉除了哭还是哭。尽管如此,一向把丈夫视为至爱的董玉,还是觉得丈夫并不是存心要骗自己,只要为了丈夫就什么都千值万值。
  天渐渐转凉,董玉天天守着冷屋子,吃不下,住不安。杨秀石也只能一个月来一次,一次住一宿,匆匆来,匆匆走。每次丈夫来了,她不能出去迎,丈夫走了,又不能出去送。望着丈夫愁苦深深的样子,董玉心如刀绞。为了丈夫,董玉觉得自己什么苦都可以吃下去,什么难都可以担起来,但眼见丈夫为了自己,为了家,如今弄到说话理不直,腰杆硬不起,成天提心吊胆,又要管家管女儿,还要管出逃在外的自己,长此下去不是要把丈夫压垮吗?如果丈夫垮了,那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?想到这里,董玉忽然想开了:如果自己死了,丈夫的清白保住了,丈夫也就解脱了,女儿也就没有一个犯罪的妈妈了,不就一了百好吗?出逃8年,为了给丈夫留个“清白”,董玉曾两次自杀,但都没有成功。
  经过两次服药自杀之后的董玉,已经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活着好,还是死了好,她只能这么浑浑噩噩地度日子。2006年4月13日,一阵异样的敲门声传来,她知道这一天终于到了。董玉打开柜子,把身上穿的衣服全部脱下,把准备好的新衣服全部换好,又梳洗打扮一番之后才去开门:“我就是董玉,我跟你们走。”
  第二天,杨秀石也主动投案自首。2006年11月27日,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,董玉、杨秀石以挪用公款罪一审分别被辽源市龙山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和4年。